环境保护部不久前发布了《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并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这给我国加速推进减排工作增添了一股动力。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领衔起草此项标准的浙江天蓝脱硫除尘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吴忠标博士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国家863计划课题的首席科学家。他向记者解释了技术规范出台的背景,目前全国在用的工业锅炉约58万台,总功率每小时约200万蒸吨,其中,燃煤锅炉48万台,占总数的83%;虽然年消耗原煤在6亿吨左右,总量仅为火电用煤量的一半,但由于其含硫量大多要高于电煤,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大约700万吨,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煤烟型污染源。公司总经理程常杰向记者介绍了我国工业锅炉脱硫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技术种类繁多,鱼龙混杂;二是技术不配套,监控不到位;三是运行可靠性较弱,利用率低;四是落后于火电脱硫进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他表示,此项标准对上述问题都有针对性的要求。如在第四条中,标准确定了脱硫装置的工艺参数;第五条提供了工艺系统的规范流程;第八条,则对脱硫装置在投运前后及运行过程中都作了多项规定,并对装置的维修保养也有具体的要求。据了解,天蓝公司是一家以浙江大学为技术依托、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也是国家863计划课题产业化基地。由公司研发的我国首套“电石渣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在新疆天业集团公司自备电厂运行成功,标志着我国火电机组脱硫技术和以废治废、资源综合利用脱硫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正是基于良好的业绩,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6月把标准牵头起草的任务交给了天蓝公司。
在线留言